广聚创新要素 长三角共建先行先试“创新走廊”

  • 商洛在线
  • 2021-12-09 15:33:46
  • 来源:安徽日报

合肥、芜湖、宣城、湖州、苏州、金华、杭州、嘉兴、上海……在前不久举行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长三角一体化展区,一条特殊的“走廊”引人关注。 “走廊”以拱门形式串起了长三角九座城市,一个命名为“高速磁悬浮通道”的精致高速列车模型穿越其间,在拱门光带的照射下,这条“走廊”光彩照人,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气息。

从模型,到现实,再到未来,这条以G60高速公路命名的“G60科创走廊”在现实中更加“光彩照人”。它经历几轮扩容,“创新朋友圈”不断扩大。如今,迈入“3.0时代”的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明显增强,已成为长三角跨区域合作的重要台,成为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先行先试的“创新走廊”。

“队友”增至九城,合作领域越来越广

G60科创走廊的历史,要从一条高速公路说起。

G60沪昆高速穿过上海市松江区全境,绝大多数企业都分布于高速公路两侧。 2016年,上海松江区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这也是这条走廊的“1.0版本”。

短短两年,战略两度升级,经历了从1.0版到2.0版再到如今3.0版的“三级跳”。 2017年,上海松江区与浙江杭州市、嘉兴市合作建设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到了2018年,“朋友圈”继续扩大,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6座城市加入 “大家庭”,G60科创走廊升级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这是一条创新的“走廊”,更是一条合作的“走廊”。

走进位于上海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这里集中展示了来自上海、杭州、合肥等G60科创走廊9座城市的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由上海松江科大智能最新研发和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换电站,已经与合肥蔚来汽车达成合作并完成交付,助力蔚来汽车换电站建设。

合作领域越来越广,科技与产业之“手”越握越紧。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以G60科创走廊为纽带,在9个城市建立了14个产业联盟和11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汇聚了头部企业1470家,其中安徽牵头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机器人产业联盟等,加强与沪苏浙优势产业集群对接。

五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扎实推进。围绕“1+7+N”产业联盟体系,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发起成立15个产业 (园区)联盟。九城市拥有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苏州工业园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国家科学中心等42个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了重大项目载体支撑。集聚战略新兴产业头部企业1470家,2020年产值超3.2万亿元。今年初,G60科创走廊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推进产业协作,“扬皖所长”贡献力量

在这条“创新走廊”中,安徽的城市有三座,占据三分之一,安徽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特色,给这条“走廊”贡献“安徽力量”。

时间回到2019年3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个挂牌成立的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落户在合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物联网)正式成立。自此,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跨地域协同创新开启了新篇章。同年10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落户合肥蜀山经开区。科创走廊的九座城市在此聚力打造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环境产业高地,建设“中国环境谷”。

“中国环境谷”具体做什么?如何开展科技合作?据介绍,其聚焦先进环保装备和高质量环保服务两大方向,在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环境修复、高效节能、智慧环保等七大领域开展对接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和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中国环境谷”已集聚了全国环境领域重点企业 150家,2020年营收超 100亿元,今年营收有望突破200亿元。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离不开有力的技术支持。合肥市积极打造“智库”、锻造“联盟”,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组建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截至今年9月,联盟已拥有相关高校院所、重点环境企业和环境产业公共服务机构等会员单位160家,集聚27个国家和省级环境领域科研台,正在成为环境领域高端技术集聚的“新高地”。

与此同时,芜湖、宣城竞相发力,两市均在上海松江建立G60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实践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芜湖市还积极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攻关,启动了市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项目,重点面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地区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本市企业通过 “揭榜挂帅”形式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解决一批企业关键技术难题;宣城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参与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产业分工合作,一批科创基地加快建设,与沪苏浙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快速发展。

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曾凡银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安徽要进一步紧扣G60科创走廊的战略节点,积极推进产业协作,构筑产业链,建立创新链,形成区域整体创新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

广聚创新要素,合作共建步履坚实

走过了五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产业规模怎么样?在发展上有哪些特色经验?

日前发布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2021年度报告》紧扣“新”和“金”二字,指出G60科创走廊含“新”量、含“金”量不断提升。含“金”量,顾名思义,就是经济发展活跃,总量扩大。今年前三季度,九城市地区生产总值5.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新增市场主体150.76万户,日均新增超过5522户,重点产业项目开工数1066个,总投资额6117.04亿元;从资本市场看,已上科创板企业82家,超过全国总数的1/5。

含“新”量,更考验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可以说,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实现了“比翼齐飞”。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重要创新载体。目前,九城市共聚集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62个、高等院校196所。围绕政策制度,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安徽合肥等地已先后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做好面上经验做法复制推广,各城市积极开展G60“双创”系列活动,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截至目前,九城市现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9万家。

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方面,G60创新研究中心已实体化运作;深化推进九城市创新券通存通兑、G60科创飞地创新券率先应用;发挥G60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作用,推进九城市实验室和仪器共享等制度创新。

合作不止步,创新永向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领,增强G60九城市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在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继续迈出坚实步伐。(王弘毅)

标签: 创新要素 长三角 先行先试 创新走廊



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