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全国两会·他们的答案】他带着村民把日子过得比草莓还甜

  • 商洛在线
  • 2023-03-09 15:12:35
  • 来源:多彩贵州网

编者按:


【资料图】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黔中大地,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一批批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各地群众的主要增收门路和支柱。

有了产业就能留住人,留住了人,就留住了振兴乡村的底气。

如何继续扬起农村产业振兴的“帆”?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彩贵州网记者采访了几位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答案。

“我们基地海拔近2000米,昼夜温差大,草莓花芽分化早,产出的草莓口感和品质都比较高。目前,基地有50多个棚,全部投产效益在百万元左右。”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世瑶告诉记者说。

提起李世瑶,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草莓博士”,这不仅是对他专研草莓种植的赞誉,更源于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农学博士。

2016年,李世瑶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留校做了1年科研后,2017年返乡,自此开启他的草莓种植之路。

草莓大棚

“小时候村里一直以种洋芋为主,经济效益低。学了十几年的农业,我希望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改变家乡现状。”在外求学的这些年,李世瑶心系故乡发展,立志要回到家乡改变传统种植,发展现代农业。

对于他的选择,第一个反对的就是他父亲,认为他“没出息”,这书“白读了”。李世瑶耐心地开导父亲:“我在外工作,只能解决一个人就业,回到家乡创业,可以带动一群人致富。”

要改变家乡农业的困境,选育优良品种、改变传统落后的种植模式势在必行。李世瑶决定先搞草莓科研试验。

2017年11月,他回乡后便在自家猪圈上搭了一个小温室,对引进的12个草莓品种进行科研实践,最后,留下白雪公主、黔莓2号、红颜和章姬等良种。

“村民不知如何从市场上挑选好的品种,也没有渠道学习种植技术,试验成功后,我可以把筛选出的品种提供给村民,然后在技术、品种方面上指导服务。”李世瑶说。

然而,改变村民的传统种植观念非常困难。通过一次次亲身示范,李世瑶让老百姓看到发展现代农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逐渐转变了观念。

2019年9月,李世瑶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中箐村成立了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随后,他以每年5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了村里16户人家的50多亩荒地,带动11户28人就业,农户在基地务工按每天80元支付,农户还能获得获得销售收入的25%分红。

李世瑶(右)检查草莓生长情况

这些年来,从挑选种子、草莓管护、大棚保温、到采摘销售,李世瑶把基地当家,耐心地带领村民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李世瑶免费对双戛街道105户进行农业“短平快”项目培训,对中箐村村民50余人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并以基地试验成熟的优质种苗为基础,提供技术指导,推广成熟经验。

“跟着李博士一起试种草莓,除去各种成本,首次种植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这日子过得比草莓还甜!”村民汪祖兰激动地说。

为适应市场营销需求,李世瑶的草莓基地依托附近天生湖和十里杜鹃花山景区优势,开展了草莓采摘、盆栽草莓等业务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并结合高端市场需求,设计了大气时尚的包装,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选择需求,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带动了附近村民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走上致富路。

“要用科技为传统农业赋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李世瑶表示,将根据草莓的产量、口感、抗病性等筛选出几款优质品种育苗,在周边村庄推广种植,让更多村民在草莓产业链上增收致富,乐享“莓”好生活。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 蓓

标签:



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