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 商洛在线
  • 2021-11-01 12:03:41
  • 来源:山西日报

  

阅读提示  他们是农民眼中的“专家”,他们是市民眼中的“农民”,他们常年扎根田野、服务农民,将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新机械送到田间地头,将新成果留在千家万户,他们以朴素的情怀、高尚的品格,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作用,他们就是基层农技推广员。  丰收之年需要他们,突发灾害时更离不开他们。10月份以来,我省突遇持续强降雨,全省农技工作者奔波在受灾一线帮助农民减灾减损、抢收抢种。他们的工作需要默默的付出,需要长久的坚持,更需要真诚的热爱。他们的奉献和坚守,照亮了农业农村的科技之路,也照亮了农民的致富之路。本版特选取部分全省“百佳基层农技推广员”,介绍他们的典型事迹。

柴建成:把论文写在果园里

  柴建成1988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果树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30多年来他积极投身到果树技术推广第一线,指导果农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生产,不断提高果树生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引进新优果树品种30余个,推广果树先进技术20项,技术指导果园50多个,主讲的果树、中药材方面的十几项专题技术课,深受农民朋友欢迎。  柴建成指导的果园有的管理出色,曾经召开过市级现场会;有的管理精细,产品获得过省级优质金奖;有的狠抓绿色防控,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和无公害食品证书;有的管理科学,5亩苹果园年产值超过10万元。他用科技知识的雨露,滋润着洪洞大地上的片片果园,得到了果农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许:1993年获得“洪洞县劳动模范”称号,2013、2015、2016、2017年被临汾市农委评为“农产品质检先进个人”,2019年获得洪洞县“槐乡英才”优秀人才奖。  柴建成开展技术服务的50多个果园分布在汾河两岸广阔的土地上,这些果园是他书写技术“论文”的纸张,他随身携带的剪枝剪是他书写论文的“彩笔”。他常说:“写在大地上的论文最先进,写在果树上的论文最好懂,写在果园里的论文最实用。”每年春季,柴建成都要到苹果园,给果农讲解疏花疏果技巧,演示保花保果的花期环割技术。看到果树拉枝不到位,他熟练示范、耐心说明……  2014年5月的一天,大槐树镇张村葡萄园的邰学忠给柴建成打来电话,说葡萄患了一种不知名的病。柴建成立即骑上电动车奔向张村葡萄园。翻开葡萄叶,黄豆大的葡萄上灰褐色的暗斑若隐若现。通过细致观察,柴建成首先排除了真菌、细菌病害、病毒病,但原因还是搞不清。第二年,继续观察、寻找,排除生理性病害,锁定这是一种虫害。第三年,结合葡萄叶片上的症状,终于找到了危害葡萄幼果的真凶——“烟蓟马”。三年的付出,三年的等待,解决了果农的一块心病,俘获了葡萄树的一个敌人……  33年的辛勤付出是柴建成无悔的选择,“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是他不变的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他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常春艳:动物医生 无畏脏累

  在太原市清徐县孟封镇,一提起兽医站站长常春艳,养殖户都赞不绝口:“常医生了不起!”辖区养牛户的牛棚、养猪大户的猪舍……到处都留下常春艳的足迹,在28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亲手诊治的病例近千例。她说:“作为一名兽医,要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为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就是常春艳的日常工作。多年来,她用精湛的技术服务于广大的养殖户,谁家的母猪难产了,请她到场,她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下手,累得满头大汗,换来的是母猪和仔猪安全脱险;谁家的羊得了“结症”,她闻讯赶到,及时处置,手到病除;谁家买了新奶牛,她亲自到场,手把手教防疫,手把手教饲养;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她都是招之即来、有求必应。  民谚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因为病疫难防、风险无情。为了确保全镇畜牧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搞好动物防疫工作是关键。常春艳坚持指导科技示范户更新优良畜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冒着风险,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进村入户指导养殖技术,服务次数300多次。  她下乡入户,实地考察,为养殖户提供设计方案,从场地选择、规划,防疫程序、消毒制度的建立,饲料兽药的规范使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粪污处理,出栏畜禽规范产地检疫等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程序。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她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并通过农技推广平台App,了解更多农情快报和有关信息,第一时间传导给示范户,让大家更新观念、科学养殖,实现利益最大化。  28年来,常春艳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时代在变,她的理想信念不变、服务热情不变、忘我工作精神不变。

贺春娟:庄稼守护者 农民贴心人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农情调查到农民培训,从人畜环境安全到植物贸易安全,从脱贫攻坚战场到乡村振兴一线……她始终秉持初心,用热情服务每一位农民朋友,用专业守护着农业安全……她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庄稼的守护者”“农民的贴心人”“农业的120”,她就是万荣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贺春娟。  30年来,贺春娟和她的团队一头扎进农田里,起早贪黑、爬坡下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各种病虫预报中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他们还创新服务方式,尝试把专业枯燥的病虫防治情报编印成图文并茂的画册、制作成生动活泼的短视频,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全县病虫防治信息的覆盖率达98%以上。由此,万荣县病虫区域测报站,连年被评为全国、全省病虫测报先进单位。  2016年至2020年,在5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贺春娟更是跑遍了万荣县的6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并针对不同产业开展脱贫攻坚技术培训200余场次,培训人数1万余人。  多年来,贺春娟瞄准“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前沿技术,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课题项目10余项,开展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80余项。积极与农业农村部、省、市植保站、科研院所联系,先后在万荣县建立起了国家级、省级果树、小麦、玉米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6个,积极推广实施果园生草、树干涂白、蜜蜂授粉、杀虫灯、黄板、捕食螨、免疫诱导、生物农药等病虫绿色防控新技术。历经5年半时间,主编了21万余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农作物病虫害识别及绿色防控技术手册》……  贺春娟多次被评为部、省、市农业系统、植保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获“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三晋英才”等荣誉。

宋光峰:把好食用菌技术关

  现年52岁的宋光峰,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出身,21岁高中毕业后,满脸朝气的他一头扎进农民堆中、扎进农业生产第一线,成为当时交口县为数不多的乡镇农技人员,一扎就是31年。  31年来,宋光峰奋战在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种、教农民收,通过推广地膜覆盖、间种、套种等先进的栽培技术,使当地的谷子、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产量提升,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深受群众欢迎,成为当地农业技术推广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一名标兵”。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后,交口县从河南伏牛山引进了香菇产业。宋光峰明白种植香菇比种植普通农作物的产值高很多,一棚香菇3000棒-5000棒,一棒就能获纯利5元—8元。为了不让大伙错过这个致富好机会,他开始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经过深入查阅相关资料和外出考察取经,从菌种选择、菌种培育、菌棒制作、菌棒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学习种植技巧。同时,还亲自搭建大棚,实地操作,细心总结种植经验。2019年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和交口县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创新技术,推广了适应交口夏菇的双层菌棚、夏季品种等技术,还发明了食用菌实用新型技术两项(一种微电脑软化高硬度水的装置和一种食用菌栽培用的半坑式全自动日光温室)、发明专利一项(一种香菇菌种段木保藏和查杀病毒的方法),为交口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香菇在交口遍地开花,种植人才出现紧缺,作为农技站长的宋光峰义不容辞地扛起产业技术培训的重任。说农民能听懂的话、举大伙都晓得的例子。白天钻大棚忙培训、晚上躺被窝忙答疑,他的日子,一天得掰成两半过。经过几年培训,一批批农民转身成为香菇种植土专家。  宋光峰总结出了一整套关于备料、配料、制棒、灭菌、接种、养菌、转色、催蕾等各个环节的适合当地食用菌生产的种植技术,为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把好了技术关。在香菇栽培新技术示范项目中获得了吕梁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反季节香菇栽培技术示范项目中荣获吕梁市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宋光峰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说一千、道一万,我就是个农民,用手里的技术为乡亲们解忧愁是我终生不变的追求。”

本报记者王秀娟

标签: 有一种 农技



推荐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