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三件文物亮相《国家宝藏》文物特展

  • 商洛在线
  • 2021-12-28 14:00:43
  •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右)在《国家宝藏·展演季》现场。(资料图片)

  12月25日19:00时,《国家宝藏·展演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播出。本期节目中,来自全国30所参展博物馆的馆长们齐聚一堂,为观众揭开《国家宝藏》文物特展的神秘面纱。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携3件藏品亮相央视《国家宝藏·展演季》文物特展,并重点介绍了“胡人吃饼骑驼俑(隋)”。  “胡人吃饼骑驼俑”,高45.7厘米,由山西省太原市沙沟村斛律彻墓出土。墓葬的主人斛律彻,曾任北齐假黄钺、使持节、相国、朔州刺史等官职。该墓葬中,陶俑的数量很多,有仪仗俑、女侍俑、伎乐骑俑、武士俑等,显示了墓主人生前的一些生活场景。其中,出土的骑骆驼俑有2件,现场看到的这件文物非常精美,造型生动。骆驼昂首站立在长方形的托板上,双峰间垫着毯子,驮着丝绢、皮囊等物品,皮囊上坐着一人。最有趣的是他的手里还抓着一个饼,正边走边吃着。这件文物的最大亮点是坐在骆驼上的胡商手里的饼子,当地称为“馕”,是一种可以存放很久的食物,传入中国后,被称为“胡饼”。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是最易于在沙漠上行走和运输的动物,从骆驼背上所驮的货物来看,是当时贸易往来中的大宗商品。  同时参展的山西博物院藏品还有“四面佛龛造像塔(北魏)”和“六曲花卉纹金杯(唐)”。  “四面佛龛造像塔(北魏)”,下宽40厘米,上宽33厘米,高45厘米。北朝佛教艺术发展迅速,开窟造像,蔚然成风,并经历了不断本土化与民族化的过程。北朝早期佛像多为高鼻深目、薄衣贴体的异族模样;中后期逐渐汉化,呈现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名士”形象。  “六曲花卉纹金杯(唐)”,通高5.4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3.5厘米。2004年,由山西省公安机关移交山西博物院。  《国家宝藏·展演季》文物特展主题依水而定。第一单元为“源”,驻足凝望文明起源之时的点点星芒;第二单元为“流”,展现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间、本土与外部之间、人类与天地自然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第三单元为“汇”,尝试回答先民们生发的思想、锤炼的技艺、汇聚的典籍如何让我们凝聚成一个整体,以及中国又为世界的发展作出哪些贡献。在《国家宝藏·展演季》上,参展的30家博物馆馆长还带来从当地重要考古遗址中采集到的“厚土立方”,现场齐心共建“何以中国”装置作品,启动特展。目前,所有创演作品均已导入故宫文华殿展厅,将和众多文物一起,呈现多元维度的创新特展。

本报记者王媛

标签: 文物 博物院 山西



推荐More